曾有位朋友和我说过的1句话令我印象颇深:我已对Streetwear(翻译成更加通俗易懂的词语,就说成“潮流品牌”吧)不抱有任何浪漫的空想了,由于它们归根结柢都还是千篇1律€€€€要知道,他之前可是个对时装嗤之以鼻的街头小子,1个板仔。
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从关注品牌,到关注服装本身,到关注时装的爱好/消费者们,近两年最为普遍的转变,区分只是我们用何种方式进行表达。前段时间,个人1直比较尊重的某时装界意见领袖,用各大知名时装电商/买手店因滞销而为大家开放的VETEMENTS之大幅度折扣的客观事实,点醒了人们对这个品牌和Demna Gvaslia的盲目崇拜,像是下达病危通知般,提示着相对盲目的消费者们,这个品牌的阳寿仿佛已尽。
我其实不是Demna的脑残粉,只是觉得单纯用数字去衡量1个革命者的先驱作用,未免总有些能人所难。时装的确是门生意,但如果单纯的从生意经的角度对对它进行丝绝不带个人情感的产业分析…这类不浪漫,本身就与绝大多数人1头扎进时装界的,以“欣赏美”动身的鲜明和热情相悖。
Demna在时装界引发的风暴,是绝不可以用滞销了(或说褪温了)的VETEMENTS库存,来1言以蔽之的。回想在VETEMENTS申明鹊起的那1霎那,究竟有多少大众小众品牌,开始一样打着“营建怪形,以丑为美”或“街头化、年轻化”的旗号,不停更新着自己早已没了方向的产品设计?

VETEMENTS创建准4年,弄出来的“大动作”无数,大多算得上“营销事件”,也不懂行话是否是这么说。
比如,与DHL。这类Cult到极致的行动,超出了人们那时对“丑帅”定义的新型审美,让1个个时装精刻意变成了1个个快递员,乃至与DHL集装箱、货车合影,都变成了1种彻彻底底的网红行动。固然代价是有的,听说他们为此购入了大量的DHL工服,多到论吨算的那种。

再比如,VETEMENTS 17春夏成衣秀上,1口气发布了的18个联名。先暂且不论这些联名相较于原版如何具有设计感,单是从数量上,就是1堂生动的资源展现课€€€€其中,Champion这类客户还是靠之前恶弄“C LOGO”而成功引发注意后自己主动找过来的…

VETEMENTS R-T-W Spring 17
VETEMENTS R-T-W FALL 17
其实上文提到那位意见领袖有1点没说错,现在回过头去看Demna面对媒体采访时提到的,关于VETEMENTS全部品牌核心概念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但惟独除1点:他们仅仅是依托昂贵的价格,就轻易的打造了1个邪教。
现在就1巴掌拍死VETEMENTS,为时过早。毕竟从宏观些的角度来看,它从创建起,的确给人们带来很多先驱性,不管这类先驱性的体验,有无需要你对全部行业,对时装史有着深入的理解。虽然这类先驱性,也1直伴随着人们对 Demna “是不是在做着与Maison (Martin) Margiela 一样的事” 的终极质疑,并伴随着人们几次3番的品牌对照。
先说比较:在我看来实际上任何处于不同时空之下的隔空比较,都意义甚微。这与NBA远古中锋张伯伦的单场最高分记录至今无人问鼎的缘由类似€€€€本就处于不同背景,客观条件缺1不可。试想如果历史上那些革命性的“先辈”(如CdG)任意挑出来1个,与现在的VETEMENTS互换,那结果将会怎样?
使人们没想到的是,就在最近,好像对时装舆论绝不惧怕的 Demna,没等人们开题对他大批特批,就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而且,几近把问题从“为何 VETEMENTS 这么像 Maison (Martin) Margiela”上升到了 “抄袭和致敬的高低之分”…
我们正在说的,就是 VETEMENTS 这场引来无数舆论的秀。Demna 直接把这场秀命名为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这是1句英国谚语,直译 “房间里的大象”,指在大家都看得到,却都忍住不说的境况。
在这场秀上的 “大象” 究竟是甚么?根据 Demna 的意思,就是 Maison Margiela,或说 “挪用 Maison Margiela” 这类行动本身。首先是秀场选址。这听说是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最喜欢的灵感起源地,巴黎 Saint-Ouen 跳蚤市场。其次,在整场秀的模特身上,他采取了自己1套独特而怪诞的方式,来阐释他心目中的 Margiela:比如五花八门的,包括那些佩戴头巾的中年妇女造型;用工作室旁边幼儿园孩子的画来呼应 Margiela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应 曾约请孩子看秀的行动;屡次出现的 “未完成” 细节,自然对应着“Margiela 经典”;和,那1双双直接 “复刻” 于 Margiela 的 Tabi Boots…
在很多时装评论者看来,这双 Tabi Boots 就是最大的问题。回想以往经验,设计师向观众们显现某种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川久保玲、高桥盾、Raf Simons 这类被频繁买账的设计名家乃至更是有“屡次强调”的例子,但像 VETEMENTS 这样垂直的崇拜,却极其鲜有€€€€这也是为何 VE带发光的工作服夏装TEMENTS 在这1季度的高度致敬被说成“抄袭”,就算有口也难辩1样。
其中时装账号 Diet_prada 提出的最为尖锐:“面对如此经典的标志性设计,很难明白大家为何不去买原版?” 也许这个问题在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忠实粉丝心中,早就已质问过 Demna 无数遍了。